利欲熏心

第七卷「大陆」粤北平定卷 | 吹牛者 | 约 3297 字 | 编辑本页

“这个,他们与李三九勾连甚深,大约是不缺盐的。”房宝来原本就和这两排有隙,这两个排算是李三九的基本盘,在八排瑶暴动的时候收益最大的也是他们。

“原来如此。”黄超点点头,“你们排如今既然已经接受编户,就是我大宋的百姓了。之后要按我大宋的律令行事,否则法律可是无情的!”

“是!是!”房宝来暗暗叫苦,他们是习惯了自由自在的,最忌恨官府的,然而眼下武力不如人,只能任由这澳洲人宰割。

“火烧排这个地方我去过。”黄超说,“地少人多。难怪粮食短缺。”

房宝来摸不着头脑,这个澳洲人什么时候去过火烧排?连他都第一回瞧见他,不过这会人在屋檐下,只得胡乱应了。

房宝来还不知道黄超话里的意思。眼下黄超要保持八排瑶稳定,还不能把具体计划透露出来。不过他已经和负责殖民部的负责人谈过,计划迁徙一部分连阳地区的瑶民到高雄去。减轻山区的人口压力――实话说,他现在没本事在当地放农业卫星,大搞山林经济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生效的。生产水平低下的山区人口承载力极低,很容易形成不安定因素。

被召到连山来不仅有火烧排的瑶老,亦包括新近就抚的里八洞和大掌两排的瑶老。到了连山之后,他们先后都受到了黄超的接见,说了些安抚人心的话,随后便将他们全部留在连山县城里,只打发随员回去。

将瑶排上层人物全部扣押,即是作为人质,也是为了接管扫除障碍。接着他又下达命令给各排驻军和新成立的乡政府,在各新成立的各乡执行更严格的粮食和食盐配售制度,采取每日每人凭居民证定量供应的模式,保证各家各户均无余粮余盐。各排丁壮全部出动,配合国民军对马箭、军寮两排进行封锁。

根据情报,李三九目前不在两个排常驻,只带几十名亲信四处流窜。黄熊将手中的机动兵力进行混编,组成若干个小队一级的搜索队,在本地向导的引领下进行不间断的武装搜索。

黄熊从俘虏和投顺的人中了解到,李三九目前将部分粮盐分别储存在多个溶洞内――粤北山区多是喀斯特地貌,大小溶洞极多。想从这些星罗棋布,大小不一的溶洞里找出秘密囤货的地点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李三九必然会在这些囤积点周边流窜活动。只要他们频繁移动,搜索队就有机会找到遗留下来的蛛丝马迹。

在逐步加大军事压力的同时,黄超派出了劝降的使者到两排去,要他们接受编户,交出李三九。同时他指示黄熊,暂时停止向这两排进军,全力巩固目前的战果,机动兵兵力全部投入到搜索工作中去。尽可能抓住李三九的队伍。

“……如果一时无法抓住,亦要保持足够的压力,使其无法再潜伏下,迫使其主动出击。”

黄超写完给黄熊的信,呼出了一口白气。转眼已经是十二月底了,天气愈来愈冷了。山里边有的地方还下了雪

虽说再旧时空的粤北山区冬季下雪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但现在一些海拔相对较低的瑶排已经多多少少有了积雪。降雪量和次数之多,是来自旧时空连州的黄超无法想象的。就算深知是小冰期的缘故,也足以让他啧啧称奇。毕竟童年时代所经历的一年只有一两次夜里落下到第二天太阳出来就化掉的小雪,就足以让黄超的心情像过节了一般。黄超多想此刻儿子就在身边,可以跟他打打雪仗,堆堆雪人。怅然间,黄超才想起这里时前线,想起自己两个月没写新回去,心中更是懊恼。

他在连阳三属转眼已经待了大半年了,这大半年来殚精竭虑,居中调度,即要忙军事,又要搞政治,还得发展经济,稍有空暇也得和广州、临高方面“斗智”,为自己争取支援……

“已经好久没给家里写过信了。”黄超看到桌上送来的最新的邮件里有一封“元老私信”――这是妻子写来的,她每半个月就会写一封信来。可是自己上一次给妻子写信还是两个月前的事情了。

黄超心怀歉疚,正要坐下来给老婆孩子写信,秘书忽然走了进来。黄超知道自己的家书又要延后了。

“什么事?”

“周良臣求见。”

“请他进来。”

周良臣奉命去调查食盐走私的事情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没有汇报结果,现在突然求见,应该是了些消息。

周良臣步履匆匆的走了进来,从他的面色看多半是有了明确的消息。

“首长……”

“不必多礼。”黄超打断了他的作揖,“有消息了?”

“正是!”周良臣掩不住脸色的喜色,“幸不辱命!走私盐粮的事情,已查出了眉目!”

“你且坐,慢慢说。”

周良臣接受了这个任务之后,黄超把陈安同调给他使用,他自己又从州衙门留用人员中选了几个快手捕役,这几个人不但资格老,而且对瑶区都比较熟悉。说到有人走私大宗盐粮进瑶区,几个人却都说不可能。

“……他们都说盐粮走私,少量的犹有可能。由擅走山路的丁壮分头背负,每人背上三五十斤,绕开各处卡口,走山间小路偷运入瑶山――过去就有人这么干过。”

但是这种偷运的效率很低,小路野径多位地势崎岖险要,人迹罕至之处。即使瑶民也甚少涉足,走一次往往要好几天,途中又多有天险,需要冒险涉过。遇到不好的天气或是险要处,还得抛弃部分货物,轻装渡过。

黄超听得很是仔细,显然这位周老爷颇有说书的才能,他并不急于揭示谜底,而是把整个过程娓娓道来,以让他这个上官充分了解自己办事的劳心费力――真是一个擅长当官的人。

现在举报信上却说是大宗盐粮,这个显然不是靠人力走小路背运能做到的。必然是通过道路或者水路运进去的。黄超在通往八排瑶周边地区设有卡口四十多处,但是真正能走大队人马或者船只的不超过十处。

“……我等商议,若要出问题便在这几处卡口之上!多半是出了内鬼!”周良臣斩钉截铁道,

黄超点了点头,这个也算是在意料之中。

“最为关键的是,大宋治下盐亦是专卖,不论百姓还是普通商家,都不会有大批存货。要按照信上所云,一个多月便走私了几百斤的食盐,还有几千斤粮食……这都不是一般人能备办的……”

这话已然说得十分明白,走私者便是连州地区的做湖广生意的盐商!

说完这话,周良臣悄悄打量着黄超的表情,他至今不清楚连州的盐商中有无人和这位知军事大人有无“特殊关系”。以他的“常识”来说,连州的盐商是本地的一个巨大财源,作为本地的最高统治者,不可能不从其中分润一部分。所以在此处先留个余地。

黄超却浑然未觉周良臣的“良苦用心”,不满道:“你要说就说嘛,是不是那帮盐商?”

“是……”

“果然!”其实黄超从火烧排能缴获上百斤的食盐开始便怀疑连州盐商牵扯进了这件案子。

“商人果然靠不住!”他暗想,想来这里面的利润大得惊人,足够让他们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来做这笔生意。

然而他转念又想:事关重大,不宜偏听偏信。也保不准这周良臣意图勒索盐商,故意栽赃于他们。

“他们是怎么干得?”

周良臣说推测是本地盐商所为之后,便派人暗中监视,果然发现了踪迹。走私的队伍专门买通了一个卡口――该卡口是由附近一个村寨的乡勇负责看守,因为道路崎岖,瑶人自己也很少走,所以并未作为布控重点部署国民军。

“既然道路艰难,为何又能大批走私?”

“下官遣陈安同等熟谙瑶语之人扮作瑶人入山打探,用了几日功夫方知:从该卡口入瑶山不过三四里便有一处大洞,洞中有暗河,听闻有船只人员出入……”周良臣道。

原来如此!黄超恍然大悟,自己怎么忘了这茬!粤北的溶洞暗河极多,有的暗河水量很大,能走小船,在山腹中绵延可达十几公里。如果有人发现了这么一条河,完全可以用来运送物资和兵员。更别说躲藏起来了。

“真是聪明。”黄超道,“这份心思真真难得!”他想这个勘探出地下暗河的人可真是个人才,得把他找出来。说不定是个被埋没的探险家。

“具体都有哪些人?”

“下官拟了一个折子,请老爷察看。”说罢周良臣将一个折子呈上。

黄超将折子打开,上面密密麻麻的开列着几十个人的名字,后面还有注明具体身份。他略略一看,发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实话说也并不意外――因为符德邦几次向他反应的盐商问题里,这几个人都在其中。

“你们自己要找死,这可怪不得我。”黄超暗想,他原本就打算整肃一下本地的盐商――他们这半年来的财发得太大了。眼下这机会倒是送上门来了,还能借此敲打其他盐商。

“这些事情可有证据?”

周良臣低头道,“下官已经看守管卡的乡勇和其他相关人员暗中绑来数人,这是。首长一审便知。这是口供。”说罢又拿出一个折子,“为防打草惊蛇,其余要犯尚未捕拿。”